当前位置:肿瘤瞭望>百家>访谈>正文

中国黑色素瘤的特点、诊疗现状及发展前景

作者:  郭军  范云   日期:2015/1/23 16:16:50  浏览量:69233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2014年10月18至19日,第二届北京黑色素瘤国际研讨会在京成功举办,此次大会由北京大学附属肿瘤医院、CSCO黑色素瘤专家委员会主办。

  2014年10月18至19日,第二届北京黑色素瘤国际研讨会在京成功举办,此次大会由北京大学附属肿瘤医院、CSCO黑色素瘤专家委员会主办。在会议现场,《肿瘤瞭望》特邀请大会主席、北京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肾癌黑色素瘤科主任郭军教授和浙江省肿瘤医院范云教授分析了我国黑色素瘤的疾病特点和诊疗现状,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据郭军教授和范云教授介绍,中国黑色素瘤的疾病特征与西方国家相比有很大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流行病学

 

  我国黑色素瘤发病率相对较低,而在欧美国家,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率很高。但黑色素瘤患病率的增长速度居我国恶性肿瘤之首,明显快于欧美国家的增长速度。

 

  (2)疾病分型和遗传特征

 

  我国恶性黑色素瘤多发生于患者肢端(手掌、足掌、手指、足趾),只有1/4发生于患者黏膜(鼻腔、食道、女性生殖道、结直肠、眼睛),而在欧美国家,恶性黑色素瘤多发生于患者皮肤。中国恶性黑色素瘤患者BRAF基因突变概率相对较低,而西方恶性黑色素瘤患者BRAF基因突变概率高。

 

  (3)治疗

 

  我国黑色素瘤临床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治疗手段相对单一。化疗仍是中国黑色素瘤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化疗多用于晚期患者,一般患者推荐用大剂量干扰素进行辅助治疗,黏膜黑色素瘤患者推荐辅助化疗,其他患者不推荐辅助化疗。郭军教授团队做了很多工作,他们在黏膜黑色素瘤的辅助化疗方面的研究发现,化疗对黏膜黑色素瘤有一定疗效,能延长患者无复发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期。

 

  最近国际黑色素瘤免疫治疗领域飞速进展,PD-1单抗、CTLA-4单抗、BRAF和MEK抑制剂等新药相继问世,但这些药物在中国暂未上市,且价格不菲。但免疫治疗和免疫靶向治疗是未来治疗的发展方向,我国黑色素瘤领域的专家也在独立或与全球合作积极开展这方面的临床研究。目前作为我国黑色素瘤学界的权威专家,郭教授指出,我们应该根据我国黑色素瘤亚型情况,通过深入分析、研究各种亚型的特点,找出不同亚型,比如肢端黑色素瘤和黏膜黑色素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相关位点,研究针对这些位点的靶向药物进而使肿瘤得到缓解甚至长期缓解,为我国及亚洲黑色素瘤免疫治疗领域做出贡献,同时也为国际黑色素瘤免疫治疗领域添砖加瓦。据悉,郭军教授主持开展的靶向治疗已经结束了临床Ⅲ期试验阶段。

 

  “目前我们应该立足于亚洲疾病的特点,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及免疫学方法,积极研究和探索真正适合我国患者的新治疗靶点。”

 

  在谈到本届会议亮点时,郭教授介绍,与2012年的首届北京黑色素瘤国际研讨会相比,本届会议更突出了“国际化”,20多位黑色素瘤领域的国际顶尖专家应邀出席并发表精彩演讲。这些专家大部分是国际Ⅲ期临床试验的负责人,几乎每一位都是黑色素瘤某一方面的权威,他们为近几年国际黑色素瘤的治疗进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范教授则将此次会议的特点概括为“新”和“全”:本次会议给大家带来了黑色素瘤新的治疗理念、治疗方式和治疗手段,内容涵盖了黑色素瘤的各方面,包括黏膜黑色素瘤、肢端黑色素瘤,靶向治疗、免疫靶向治疗等。这些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最全面的治疗理念将对我国黑色素瘤医生的临床工作及研究提供巨大的帮助。

 

访谈内容见下一页

[1]  [2]  [3]  下一页

版面编辑:张楠  责任编辑:何豫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黑色素瘤发病率流行病学免疫治疗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