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由上海市抗癌协会主办,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承办的第十二届上海乳房重建论坛于2020年10月20~22日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召开。会上,辽宁省肿瘤医院的张强教授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的宋向阳教授就当前临床中“需要放疗的患者是否应该考虑即刻乳房重建”这一热点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辩论,本文将双方观点进行了整理,以飨读者。
即刻乳房重建即在乳腺癌根治术后立刻重建乳房,依据组织来源不同可以分为自体组织重建和异体植入物重建。
即刻乳房重建最大的优势在于一次手术完成患者需求,同时进行乳腺癌根治手术及乳房成形手术。当患者完成乳腺癌根治术后,其组织皮瓣处于乳房重建的最佳状态,可以对切口进行科学和完美的设计,还可以使乳房的外形更美观,避免患者遭受失去乳房的痛苦;此外,进行即刻重建手术,可保留患者自身乳房的皮肤甚至乳头乳晕复合体,减少多次手术的费用,患者接受度更高。
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乳房重建学组制定的《乳腺癌切除后乳房再造临床技术指南》明确指出:乳腺癌切除乳房再造的基本原则是必须将肿瘤治疗放在首位,乳腺癌的一切治疗必须以肿瘤学安全性为前提,乳房再造必须在确定肿瘤学安全、保证肿瘤治疗的前提下进行。因此,就此次辩题我主要探讨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即刻乳房重建能否影响术后综合治疗;二是放疗能否增加即刻重建乳房的并发症。
既往META分析表明,即刻乳房重建并未显著推迟患者术后辅助化疗的时间。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乳房重建学组制定的《乳腺癌切除后乳房再造临床技术指南》中也明确指出正常情况下,乳房再造不影响术后化疗的进行。即刻乳房再造术后辅助化疗不会增加再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不会降低即刻乳房再造成功率,不会影响伤口愈合,也不会影响再造效果。随着现代放疗技术的进步,通过动态、逆向及正向调强技术对靶区进行精准勾画,可以增加肿瘤病灶的放射剂量,降低假体及非靶区的放射剂量,从而减少放疗并发症并有效保护假体。2019年欧洲肿瘤放射协会制定的《即刻假体及扩张器放射治疗指南》中明确指出无论是在胸肌前或胸肌后放置假体及扩张器,科学合理地设计靶区进行放射治疗都是安全有效的。
通过既往文献报道及临床实践,对于假体重建患者,放疗能够增加即刻乳房重建患者包膜挛缩、假体移位、感染、切口裂开、血肿/血清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而对于自体组织乳房重建患者,放疗的影响较小,尤其近年来放疗技术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并发症的发生越来越少。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乳房重建学组制定的《乳腺癌切除后乳房再造临床技术指南》中指出,无论自体组织重建,还是假体重建,均不是放疗的禁忌症,也不会对放疗效果产生明显影响。乳腺癌的治疗应该在多学科团队合作框架下进行,整形外科医生是这个团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必须意识到多学科合作的重要性,只有加强多学科合作,才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患者利益最大化。
综上所述,我认为只要不影响患者的生存及系统治疗时机、在明确告知的前提下,对于需要放疗的患者可以考虑即刻乳房重建。本次辩题的主要目的不是探讨对与错、是与非,而是为了让患者获得最佳治疗方式,让患者活得更长更久,活得更美更好。乳房对女性而言,不仅仅是美的标志,更是她们重拾生活信心的希望之源。因此,在不违反肿瘤治疗安全性的前提下,我们有什么理由不为乳腺癌患者提供即刻乳房重建的机会呢?
通过对此话题相关文献的查阅和归纳分析,我主要总结出以下4点论据来支持需要放疗的患者不应考虑即刻乳房重建这一观点。
辅助治疗包括放疗、化疗等。从既往文献可知,一些重建方式(如游离皮瓣移植)可能会对化疗和放疗的时间产生影响。如果患者出现并发症,可能会延迟患者的化疗和放疗。
需要放疗的患者进行即刻乳房重建,并发症发生几率会比没有接受放疗患者更高。
既往经验表明,对于即刻假体重建后进行放疗的患者,其发生包膜挛缩、切口感染的几率都会显著增加,再次手术的风险也会增加。但对于即刻自体重建后的患者,不同的文献会有不同的结果。总体来看,我们对需要放疗的患者进行即刻乳房重建,假体重建的并发症会高于自体重建。
需要放疗的患者进行即刻乳房重建,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
既往文献中对患者并发症进行分析时,也评价了患者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一旦患者接受放疗,患者的生活质量满意度就会下降。
需要放疗的患者进行即刻乳房重建与伦理原则会发生冲突。
2020年,Journal of Plastic Surgery and Hand Surgery发表的一篇文章从伦理学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基于现有知识和目前建立的伦理规范,对于需要放疗的病人进行即刻乳房重建,会与伦理学的“无害、有利、自主、公平”四大基本原则发生冲突,因此,不推荐需要放疗的患者进行即刻乳房重建。
综合上述四条观点,对于需要放疗的患者不推荐进行即刻乳房重建。此外,如若考虑对需要放疗的患者进行即刻乳房重建,我们不但要在技术上进行改进,更要充分尊重患者的选择权和知情权。
?
综上所述,这并不是一个完全对立的辩题,我们应更多地站在患者角度去看待即刻乳房重建,患者的需求才是临床医生努力的方向。从目前中国的临床实践来看,更多的患者想要进行即刻乳房重建。因此,我们应该掌握各项乳房重建技术及指征,加强科室建设与多学科合作,做好患者的全程管理,让患者达到最满意的治疗效果。随着乳房重建技术及放疗技术的发展,我们之前的一些想法也逐渐变为现实,希望今后在业界各位前辈的引领下,多开展一些针对于我国患者乳房重建的临床研究,更好地去指导临床实践,使患者实现更大的获益。
辽宁省肿瘤医院乳腺外科四病区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中国医科大学及大连医科大学肿瘤外科研究生导师
辽宁省“百千万人才”百层次人才
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乳腺学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常务理事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乳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乳腺癌MDT学组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学促进会乳腺疾病分会常委
辽宁省抗癌协会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乳腺疾病专业委员会沈阳学组副主任委员
先后在MD.Anderson癌症中心及欧洲肿瘤研究所(IEO)的乳腺科进修学习
独立主持国内及省内课题10余项;获省科技进步奖一次
在国内外期刊发表文章30余篇,SCI 9篇(IF32.55)
浙江大学肿瘤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乳腺中心
学术兼职:
中国医促会乳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浙江省抗癌协会理事
浙江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浙江省医师协会乳腺疾病委员会常委
荣誉:
浙江省科学技术奖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创新奖
石华玉医学专项奖青年医生奖
浙江省151人才工程培养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