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CO2021丨胃癌专场2—精准与创新背景下晚期胃癌诊治实践与探索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1/10/8 11:34:34  浏览量:10768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2021年9月25-29日,第二十四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21年CSCO学术年会如约而至,大会主题为“聚焦创新研究,引领原创未来”。

编者按:2021年9月25-29日,第二十四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21年CSCO学术年会如约而至,大会主题为“聚焦创新研究,引领原创未来”。27日,胃癌专场精彩呈现,下半场中,知名专家分享并对话精准与创新背景下晚期胃癌诊疗实践与探索:免疫治疗、抗HER2治疗、新的Biomarker的探索,为胃癌精准治疗带来曙光;与会专家对胃癌新药研发推进以及临床研究终点设计展开深入探讨,为胃癌精准治疗发展指引方向。
 
2021年9月27日,CSCO学术年会胃癌专场下半场-“精准与创新背景下晚期胃癌诊疗实践与探索”主题会议正式拉开帷幕。本专场大会主持人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梁军教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巴一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张艳桥教授、解放军总医院戴广海教授在致辞中指出,由于胃癌异质性的问题,过去研究进展十分缓慢。近年随着新的Biomarker的发掘,针对性的曲妥珠单抗、免疫抑制剂、ADC药物的不断涌现上市,将进一步优化胃癌治疗策略,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本专场将结合专家临床经验与研究进展展示胃癌发展情景,希望与会专家能够不虚此行、满载而归。
 
 
 
 
 
Session 1:精准治疗与实践创新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李进教授为精准医学背景下晚期胃癌临床研究与实践创新作出指导。李进教授回顾了胃癌治疗发展重要里程碑,ToGA研究、阿帕替尼III 期研究、CheckMate 649研究先后开启了胃癌的精准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时代。并指出当前胃癌精准治疗的发展迅猛,新药不断涌现,包括:FGFR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单抗Bemarituzumab、DKK1(Dickkopf 相关蛋白1)单抗DKN-01、小分子FAK(黏附斑激酶)抑制剂IN10018、靶向MUC17/CD3的半衰期延长(HLE)的BiTE结构双抗AMG199、靶向HER2 ECD4和ECD2靶点的双特异性抗体Zanidatamab(ZW25)、TRAILR2 与 CDH17 交联双特异性抗体BI-905711、靶向EGFR与c-MET的双特异性IgG1抗体Amivantamab、口服MET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赛沃替尼(Savolitinib )、靶向PD-L1/TGF-βII双抗SHR-1701均取得重要进展。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张涛教授对免疫治疗领域Biomarker优化策略作用充分解析。胃癌免疫治疗的出现已改变了诊疗格局,CheckMate 649研究、KEYNOTE-062研究、KEYNOTE-811研究极大促进了免疫治疗登临一线。在免疫治疗的生物标志物探索中:PD-L1表达能较好的预测免疫联合化疗疗效,但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的标志物仍需进一步验证;dMMR/MSI-H依然是胃癌后线免疫治疗最重要的生物标志物;HER2阳性、TMB、肿瘤免疫微环境(TIME)、EBV+均可能预测免疫治疗预后,但仍需进一步验证。
 
 
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刘宝瑞教授结合真实世界病例实战与研究进展对晚期胃癌存在的挑战进行解析。对于局部晚期预期不可切除的胃癌,SHARED显示PD-1单抗联合cCRT新辅助治疗可实现42.1%的pCR率,取得初步进展;对于Ⅲb-c期术后预防复发的挑战,新抗原肽个体化纳米疫苗1年DFS可达96%;对于胃癌化疗后在腹腔播散的挑战,SmarT细胞腹腔输注技术极具潜力。为胃癌患者带来新希望。
 
 
Session 2:不同靶点,有的放矢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毕锋教授在dMMR/MSI-H胃癌诊治现状与精准探索讲题指出,dMMR/MSI-H胃癌具有独特的分子特性、病理特性以及肿瘤微环境,属于胃癌中独特的一类,呈现出胃癌标准化疗耐药、免疫治疗敏感的特性。在KEYNOTE-061、KEYNOTE-062、CHECHMATE-649、JAVENLIN-100研究的荟萃分析中,dMMR/MSI-H胃癌人群接受免疫治疗后获益更为明显,但仍需进一步累积数据,探索标准化疗治疗方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曲秀娟教授 从HER2阳性胃癌治疗现状出发,提高一线生存获益、探寻曲妥珠耐药后线治疗方案是当前晚期胃癌抗HER2治疗的重要挑战。其一线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提高ORR:KEYNOTE-811研究显示帕博利珠单抗+曲妥珠单抗+化疗是一种颇具前景的治疗选择,其他免疫联合抗HER2治疗的方案正在探索中。其后线治疗则通过优化HER2靶向药物结构或联合免疫治疗等方式延长生存获益:国内首个自主研发获批上市的抗HER2 ADC药物维迪西妥单抗RC48-C008研究显示了24.4%的ORR及41.7%的DCR,该研究入组的患者为HER2 IHC 2+和3+,无需Fish检测,扩大了HER2获益人群。此外,新型抗HER2单抗Margetuximab、 HER2双抗ZW25、KN026等新药在后线治疗中也初步显示疗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张小田教授探讨了HER2阴性胃癌的精准治疗新进展中的典型的靶点:对于MET扩增患者,MET抑制剂沃利替尼、赛沃替尼临床探究正在开展;对于FGF-FGFR通路激活患者,FGFR2b抑制剂Bemarituzumab Ⅱ期FIGHT研究较单纯化疗更优(mPFS:Bema+化疗 vs 化疗=9.5个月 vs 7.4个月);对于HRR及HRD患者,GOLD研究奥拉帕利较安慰剂延长1.9月(p=0.0262);对于CLDN18.2过表达患者,CLDN 18.2抗体IMAB362、CAR-T细胞治疗、双抗齐头并进。张小田教授指出,精准治疗的进展迅速,但在诊疗过程中的靶点选取与确认、临床研究设计、患者筛选、疗效评估等均需要进一步探索与验证。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尹路教授通过分析胃癌转移致肠梗阻的治疗策略指出,胃出口梗阻(GOO)需及时解除闭袢梗阻;小肠梗阻(SBO)目前无统一规范,需个体化治疗;大肠梗阻(LBO)则需要经过评估后行近端造口及旁路手术。基于上述策略,尹路教授分享了其临床实战诊疗经验,为预防术后黏连性肠梗阻提供了思路。
 
 
共话胃癌诊治:立足当下,展望未来
 
在李进教授与梁军教授的主持下,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唐勇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李秋教授、浙江省肿瘤医院应杰儿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郭伟剑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石敏教授对临床研究及新药开发发表了重要观点。
 
 
在临床研究推动与进展方面,在生物技术药物迅猛发展,基础研究、转化研究与临床研究三位一体的背景下,与会专家对胃癌新药临床研究和真实设计临床研究走向创新以及推动胃癌精准治疗发展进行了探讨。胃癌因为异质性存在,化疗已经进入瓶颈期,靶向治疗不断为胃癌治疗带来惊喜,免疫治疗也如火如荼,未来开发新靶点、多靶点联合治疗、免疫联合治疗等领域将为胃癌诊疗带来突破。因此,胃癌的未来在于“靶点”,首先要依赖于新药研发团队,开发靶点,优化针对性药物结构;其次要提升检测能力,精准筛选优势患者;第三,引入可能有效的经典药物,进行有效联合;最后,与临床团队深入合作,促进新药从基础迈向临床,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在临床试验设计方面,与会专家基于ORR结果的新药获批,对胃癌临床研究设计考量和临床实施面临挑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会专家认为临床终点选用ORR或OS的关键在于治疗目标。虽然OS是临床研究金标准,但若患者预期OS较长,将其设置为主要终点则会极大增加研究成本,此时替代终点的使用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随着胃癌治疗进入后线,患者的OS与ORR提升困难,若能获得显著提升则结果值得肯定;另一方面,目前FDA、NMPA从政策层面重视病人获益,均会基于ORR加快药物审批,后续再补充OS属于予以验证。在当前CDE强调以病人利益为核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政策背景下,国家、医生与患者均希望尽早使用上更好的药物,李进教授强调:“药监部门的批准新药时的指标并不是千篇一律的,其关键在于临床中能否在较短时间内把有效的药物推向临床、帮助到病人,这才是临床研究的本质所在。”
 
专场最后,李进教授总结指出,胃癌Biomarker的开发将为促进精准治疗的决策与预后预测,靶向、免疫等新国药的研发与进展将为胃癌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诸位专家对新进展的分享为胃癌的规范化治疗奠定基础,而新探索则是在规范治疗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李进教授对与会的主持人、讲者及观众再次表示感谢,并宣布本专场结束。

版面编辑:张靖璇  责任编辑:卢宇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胃癌

分享到: 更多